T檔案室

T Archives

蘋果日報
2003年12月14日
反串雙性變性是雌雄難辨

*女扮男裝較易被接受,反之不然,陳慧琳(右)反串陳公爵梅艷芳(左)演唱會來賓。

  台灣社會新聞中,犯罪嫌疑者的性別與身分認同一向是一個市井小民與媒體關切的焦點,但是報導呈現與思考的角度卻往往了無新意,甚至誤導居多。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小說裡塑造了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大島先生。無論從生物學或戶籍上來說,大島先生都是「女性」,但就外貌、穿著以及意識上來說,他卻完全是「男性」,而且他也不是女同性戀者,因為以性的嗜好來說,他喜歡男人,性行為使用肛門而非陰道,因此反倒是「有女性身體結構」的「男同性戀者」。

心理分析善探索複雜人性

  很匪夷所思嗎?其實不然。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師布倫姆(Amy Bloom),最近在大西洋兩岸出版了一本新作《正常:自有主張的變性大佬、反串警察和雙性人》(Bloomsbury出版),旨在闡述人類性向複雜的糾葛,用意便是要教育一般大眾放寬視野,敞開心胸接受每個人的「獨特性」,切莫以「常規」成為扼殺他人生命自由的無形兇手。

  首先不妨對幾個名詞加以解釋:「變性人」是指經過手術之後,實際上改變了生理性別的人,因此和俗稱的「人妖(transvestite)」不同。

性別認同界線日趨模糊

  「人妖」是指男扮女裝的人,而且裝扮的程度差異很大,有的透過各種方法修飾,外貌上可能比一般女性更婀娜多姿,但也有人僅點到為止,稱之為「反串」亦不為過,可是無論是人妖或反串,以表面的生理構造來說,終究還是男性,而且他們也不見得都是同性戀,因為性的嗜好與性別認同(gender)、審美觀點完全是兩碼子事!

  至於本文一開頭提及的大島,則是屬於「雙性人」的一種,其中有些人的生理結構是天生的雌雄同體,有些是男性的靈魂被困在女性的肉體中(或者反之亦然),彷彿是上帝開的玩笑,因此他們所面臨的自我矛盾與心理掙扎,恐怕殊不足為外人道吧?

  然而,布倫姆作品的可貴之處,正就在揭露這些鮮為人知的心聲。她在美國各大洲穿梭訪問,向讀者引介性向天秤上兩個極端間的各色人等,得出了幾個結論:第一、性別認同的界線非常模糊,男人可以具備女性陰柔的特質,女人也可能會展現男性剛強的性格,卻都無損一個人的價值。

  第二、由此可見,所謂的「正常」,不過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或至少具有很大的彈性,往往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第三、也因此我們應該要拓寬目前對「正常」的定義,接受這些在性向上與「眾」不同者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是如你、我一樣,無意傷害任何人,只盼能追求幸福、渴望被愛的「平凡人」。

  從布倫姆的《正常》中,我們看到了現代社會的人性百態,見識到了人類的勇氣和智慧、偏執和愚昧,從而了解,惟有當我們學會不再急忙地幫別人貼標籤、倉促做出主觀的評斷時,我們才能開始領略人性的多元和豐富。

蔡明燁(旅英文化評論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