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檔案室

T Archives

大公報
2009-6-15
上海「恐同」此情不再

本報記者 倪巍晨

  一場彙集了同性戀、雙性戀,甚至是變性者的狂歡活動,連日來在上海悄然舉行,儘管這一名為「上海驕傲周」的同性戀狂歡,並未如歐美等地那樣舉行大規模的遊行,但它卻折射出本地民眾,甚至是官方對同性戀這一敏感話題的寬容態度已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事實上,在經歷過這樣一個特殊的狂歡活動後,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精神的上海,對同性戀話題已不再恐懼。

  外界據此評價,同性戀狂歡活動的舉辦者並沒有惡意,他們只是代表了非常西方的同性戀文化觀念,雖然絕大多數內地城市對同性戀話題仍持懷疑,甚至是詆毀的態度,但事實證明「上海較內地其他城市更能包容同性戀群體的存在」。

  十年前,內地許多地方在言及「同性戀」的話題時,常常會有所隱晦和遮掩,誰家若出了個同性戀,定會遭到周遭人群的排斥,甚至在諸如上海、北京等國際大都市,同性戀也一直都是禁忌的話題。

  不過,隨著中國人觀念的逐步開放,民眾寬容度的不斷提升,雖然人們在談論同性戀問題時仍會抱著好奇或鄙視的態度,但同性戀群體似乎已被小部分人所接受。

  活動舉辦方「上海LGBT(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者組織)」告訴記者,在「上海驕傲周」舉辦的七天時間內,上海官方的一些部門時不時會出現在各種活動現場,不過他們並未如外界所猜測的那樣「對同性戀及其狂歡活動加以阻攔」,僅要求舉辦方能盡量低調地處理這一特殊而另類的狂歡活動。事實上,為了避免尷尬,「上海驕傲周」的活動均在特定的場合低調地進行。

  據記者觀察,參加「上海驕傲周」的同性戀大多是在滬生活的外國人,中國人僅佔參加人數的兩成左右。雖然,同性戀者在現實生活中「戀得」非常辛苦,但這絲毫不妨礙活動的舉行,畢竟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相對比較寬容,一些活動場地的擁有者也被同性戀者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所感動,有的甚至還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

  狂歡活動志願者Dylan表示,2001年以前,同性戀行為在內地被視為精神疾病的表現,不過上海卻對他們相當的大度與寬容,「幾年前上海根本無法舉辦類似活動,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如果可能,明年我們還將舉辦類似的狂歡活動」。

  記者發現,雖然同性戀群體並不能肯定這次活動是否能在未來,進一步贏得社會對他們的接受,但活動本身卻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同性戀這一特殊群體,至少官方層面對活動的態度亦開始令同性戀者,在上海感受到了絲絲甜意。

【本報上海十四日電】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