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檔案室

T Archives

蘋果日報
2005年03月17日
嘲弄人妖 才讓人作嘔

  一則「她原來是他 尋芳客作嘔」、「高雄人妖性服務,男客知情後大吐不止」新聞報導方式,顯然是想大大滿足閱讀者八卦搜奇的欲望,卻讓台灣社會再度加深了對跨性別╱變性朋友的偏見和歧視。

媒體警方合作造新聞

  在某家媒體敘述中,「得知內情的男客,嘔吐是大多數的第一反應,不過這間脫衣酒吧卻靠此大發利市,現在統統被抓,這些人妖看來只能回泰國打排球了。」極盡調侃的話語,這不是秀場裡的玩笑,而是又一個人權侵害的現場實況。更不要提多家電子媒體直接拍攝這位跨性別者的護照資料,嚴重侵害了個人資料保護的原則。歧視和偏見的廉價戲碼在台灣不斷上演著,弱勢的性少數族群一旦碰上警方和媒體就立刻成為可供蹂躪的標的物,有時為了媒體畫面「有看頭」的需要,所謂的嫌疑人還會被要求擺弄姿勢,讓新聞報導更富故事性與張力;警方甚至會將蒐證錄影帶提供給電視台播出,配合完成一則夠新聞性報導。

  這位異國跨性別朋友,是一位性工作者、也是一個來自窮困地區的勞動者,他的多重弱勢身分使得他在攝影機前無法遁逃,如同強行剝開衣物一般,根本談不上任何對於基本人權的保護。在台灣輕忽、嘲諷「非正常」者似乎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態度,辦案的警方和散布訊息的媒體儼然構築共生結構,將跨性別者當成社會事件裡消費的一個驚奇八卦故事。

轉換性別身分為謀生

  台灣跨性別運動才剛剛起步,但台灣跨性別主體的存在卻並非今日才出現,多年前第三性公關、紅頂藝人也曾興起一股風潮,開展了不同的性別光譜、性別多元的想像。許多跨性別者為了達成自我認同的性別,有的經歷了多年的精神評估和繁複的醫療手術,爭取一個轉換身分的機會;當然,在差異的社會階層中有些朋友從事特種行業,作為在工作機會居於劣勢的他們,一個求活的謀生方式。

  如同對同性戀的恐懼一般,是源自於無知和隨之而來的歧視,對跨性別人士的恐懼,亦帶來駭人的暴力。一旦「識破」跨性別者的原生性別時,往往歧視和暴力對待被合理化為是跨性別者的惡意隱瞞、欺騙、未充分告知其真實身分。

媒體素質低擴散歧見

  弱勢的性別主體往往要花許多力量、時間來對抗歧視,來改變社會的成見,而現在,媒體僅為了刺激收視率,草率下的聳動標題、誇大的內容,反而繼續擴散原先的歧視與成見。一個新聞事件暴露了台灣媒體素質低落的真相,不具有人權思維的警方粗暴辦案方式,都將使得身處多重弱勢主體的跨性別朋友的生存處境更行艱難。

王蘋
作者為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